2021年1月7日
 

 

 

:::: 俄罗斯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翻译与阐释 ::::

亚力山大·罗蒙诺夫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



    俄罗斯驻华宗教使团对俄罗斯的汉学研究的创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俄罗斯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涉及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诸方面,其著述以客观、公正而享有赞誉。正是对中国人宣教所受的种种限制,促使俄罗斯传教士煅造出中立与客观的精神。相比之下,由于罗马天主教及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现实的洞察,与其在中国传播信仰的现实问题不无关联,因而他们对其学说的影响更为敏感。实际上当俄罗斯使团获准在中国布道,并享有优惠条件,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讨论东正教在中国传播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时,俄罗斯传道士对中国文化及其前景的探讨方式则与西方同仁别无二致。


    东正教在中国的译述在一些方面有别于西方的传教内容。前者的特色之一是恪守希腊文与斯拉夫文本。《圣经》的翻译以希腊的《旧约圣经》为蓝本。俄罗斯驻京使团的译者创作了一整套力求忠实于原文的东正教拜神祈祷书籍,用于神圣的礼拜仪式。其中,以第十四使团(1858-1864)宗教书籍汉译的规模为最大。
东正教牧士被称为阿尔巴津人。使团的首要任务是在阿尔巴津及其后代中维护东正教。起初,天主教与新教传教士均致力于说服中国人放弃其祖先传承下来的"迷信"活动,接受新的信仰。后来为了争取在中国的立足之地,这些传教士不得不允许皈依宗教的人继续在世俗仪式中以传统的中国方式敬拜他们的祖先。随着用中文布道的必要性的增加以及西方基督使团的发展,受其影响,驻华俄罗斯牧师的态度也相继发生了转变,他们纷纷效法西方传教士,开展汉语学习,学生除了汉语还要学习满语和蒙古语,牧师也不得不进一步去了解中国的"迷信"等文化状况。十八世纪末,甚至有阿尔巴津人放弃其牧师之职,追随其妻,遵从中国人的礼仪习俗,改信中国人的宗教,而他们的孩子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皈依中国信仰。


    俄罗斯宗教驻华使团一方面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开展礼拜仪式,为中国牧师授任神职,在华开办学校,替中国人洗礼等等;另一方面,他们著书立说,介绍中国人的习俗和生活,为俄罗斯的汉学研究打下基础。俄罗斯宗教驻华使团在华的地位堪与西方基督教使团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