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有关洛阳新出土《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石幢的几个问题 ::::

罗  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经幢主体为一八棱石柱,以石灰岩质上等青石制成。幢体下部缺失,截面为一平滑斜面。幢体上方有圆形石盘,显示其上原有一幢顶。幢体之下原有幢座。幢体下部、幢顶和幢座迄今尚未发现。


    据《经幢记》记载,此幢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是一位洛阳的中亚移民为其死亡的母亲"安国安氏太夫人"所建,立在这位老妇人的坟墓前面。经幢的第一至四面刻的是经文,第五至八面刻的是与女性丧主有关的《经幢记》。


    《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大量使用高度哲学化的宗教词语,主题是进行神学-哲学本体论的论述,模仿汉译佛经的结构,并频繁使用佛、道、儒及摩尼教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与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比可知,《大秦景教宣元本经》是唐朝景教大师景净所造的伪经,是一部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本体论的论文,在唐朝景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在敦煌的《尊经》中,它是被"敬礼"的第二种景教经典。
景净曾与迦毕试国(罽宾,在今喀什米尔)僧人般若合作,将佛教的《六波罗蜜经》翻译成汉文。景净的这一举动受到过广泛的批评,但他的真实意图可能是借助佛教来扩大景教在中国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分析。

    法和玄应与玄庆俗姓"米",说明他们来自米国;志通俗姓"康",应来自康国。康国与米国相邻,均位于今乌兹别克古城撒马尔罕附近,都处在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与东亚和西亚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西安《米继芬墓志》可知,长安米氏是一个信仰景教的粟特家庭。联系洛阳《经幢记》可知,粟特景教信徒家中若有多子,常有一子去景教寺院做教士("景僧")。

    洛阳大秦寺的前三位主要领导者都是粟特人,从现有的资料看,唐朝所有的景教徒都是来自波斯和中亚的胡人,没有汉人信仰景教的确切记录。

    "匠帝"是《宣元至本经》的核心概念,是唐朝景教崇拜的最高神。这一专有名词是古叙利亚文Aloha(唐朝景教音译"阿罗诃")的中文意译,相当于十七世纪至今中国基督教使用的"上帝"一词,即欧洲语言中的Jehovah或Jahweh(中文音译"耶和华"或"雅赫维"),它们都来源于犹太教《圣经》中的神名JHVH。
"匠帝"一词比较接近JHVH"造物主"的本意。与汉语基督教文献中的"上帝"相比,"匠帝"的译名显得更加准确、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