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变形 ::::
刘乃仲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传播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信息在从信源到信宿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外界的种种原因的影响,会发生不同的变形。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目的语汉语及其代表的汉文化通过对外汉语教师的讲授最终被留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一过程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其中最大的干扰就是留学生固有的母语文化背景,我们打算传播的文化内容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读者在解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原有信息发生的变形,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如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看成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那么千千万万的留学生既是这一信息传播链上的信宿,又是新的信源,他们学习掌握了汉语及汉文化,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把它传播出去。因此,为了保证我们的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出去,不发生严重变形,我们必须警惕二次及三次传播的变形问题。我们必须清楚,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或感受这个世界,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想当然,以为自己讲明白了,学生也就理所当然明白了并掌握了。真正理解并接受同自己文化相异的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外汉语教师为了保证有的放矢,必须时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另外,我们也应提前考虑到不同文化的人群的接受心理,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在不改变本质内容的前提下,使其更易于接受。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大部分中国人的观点,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想让留学生们主动传播中国文化,必须首先要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将可能发生的变形,即基于他们各自母语文化的影响的结果降到最小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