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 ::::

   

戴  逸  中国人民大学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民族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构建了不同的社会。当时,文明初启,世界蒙昧,很少对话和交流,因此,各种文明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至今世界上存在许多文明体系,共处在一个地球上。多元文明的并存和差异是历史形成的,是客观存在。正是文明的差异显示了世界的丰富斑斓,精彩纷呈。
   但是,文明的差异会发生摩擦,冲撞,对抗,以至战争。自古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文明的隔阂对立引发了无数次战争,毁灭了大量的生命和财富,造成人类的悲剧。
   21世纪,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迅速拉近了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的距离,文明的冲突将会愈演愈烈,人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并存的多元文明,将决定世界的未来。是通过文明对话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还是以冷战思维,猜疑,歧视,积压,最后爆发战争。人类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光明的道路。可以欣慰的是,多元文明的对话正在全世界人民中成为强烈的共识。各国睿智的汉学家中国的学者应该推动文明对话的趋势,使得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和谐世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多元文明固然有其差异性,但也有其同一性。文明不同于野蛮,它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凝聚的历史智慧和美好理想。各种文明的深层结构中都包含着对人的热爱、关怀和宽容。西方文明中的"博爱",中国文明中的"泛爱众",佛教文明中的"慈悲为怀",伊斯兰教义中说:"你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所有人都是痛苦"。各种文明中的这些核心内容可以联结,可以相通,可以携手共进。多元文明既是互异的,又是趋同的,实现文明对话,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它们之间的对抗和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中国传统文明强调"和谐",老子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中说:"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无原则的顺从。"和"是承认事物的对立统一,承认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相互矛盾和相互依存。"和谐"的本质是理解、包容、尊重,是和睦相处,和而不同。
    今天的中国已经和世界连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中国的复兴离不开世界的帮助。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学者真诚愿意通过文明对话,将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友好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也希望各国的汉学家们帮助和引领我们走向世界,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先进文明。虚心学习,共同促进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