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神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神学 ::::

库尔特·安德斯·理查德森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


    神学命题(theological statements)来自对复杂的文化特征按照需要进行的抽象。它是源自某个本土或者已经本土化经文的文字的和象征的意义。神学阐释主要采用象征语言;采用在某种文化中被理解(尤其是被那些并不代表一个神学共同体的宗教信仰的人理解)的伦理标准或者价值观。宗教共同体被认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比方说,它催生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产阶级。神学的中国化在教会内外的群体都引起兴趣。这些共同的兴趣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化的神学和神学的中国化,神学成了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力量。神学的中国化出现在儒、道、释思想并存的语境当中。三种古典思想运动的含蓄性及各自与一神教的关系使三者在智识和伦理上走向单一秩序原则(a single ordering principle),从而把多种思辨(reasoning)实践形式并存的传统带到更高的神学层面上。然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中国化"是中国人自我和民族教育的当代实践努力的方向,它包括更新传统和培养有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创造性。


    神学的中国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团队上没有固定方向(communicative indirection),这一点是不得已的。在神学上,这可以称为是通过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对认同和观念进行编码的"弥赛亚的秘密"("Messianic Secret")的一种新的表述。其编码通过中国化的个人救赎的新教观念来进行,这种观念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并且与亚洲其他地方的"无教会"("No-church" )运动有相似之处。此种神学最早的例子就是孙中山的极端中国化了的神学。通过这些深谋远虑的、完全中国化的行动,中国人的自持、社会公益的观念及认同感得以形成(Chinese self-possession and social beneficence and identity)。


    最后,本论文探讨中国化的神学和神学的中国化如何成为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建设核心位置的 "人民"所思、所作所为的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断自决的中国(self-determination of China)是一个单一的共同体,但是在共同体内部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成为自我多样化和自我充实的标志。中国神学没有固定方向,使某些独特价值观和观念的出现成为可能性,这些价值观和观念在国内被认为是不断"成为中国人"的最好表达及实践。从长远来看,中国化的神学将成为广受尊崇的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资源,中国若想为促进全球和谐做出贡献,这些价值观不可或缺。神学的中国化有极大的潜力,将能促进整个亚洲的文化改革,因为它能显示出神学的原本素质(theological authent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