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以《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为例 ::::

魏崇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文主要对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进行评析,以讨论其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方面的建树及得失。论文分为四部分:


    一、阐释杰作,以点带面: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是通过"阐释杰作"的方式来向海外读者介绍和传播中国古典小说的。在具体论述每一部小说时,著者皆将其放在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格局中进行考察,论其地位,考其得失。


    二、对史传、说书传统的清源溯流:夏志清论中国古典小说,尤其重视中国小说所承载的说书艺术与史学传统,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优点与缺点皆与这两种传统密切相关。夏志清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意识结构主要是儒、佛、道三教思想的混同,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就是典型的例证。


    三、批评立场:"人的文学"观:夏志清的小说史观即源于他的"人本主义"文学观。"人的文学"观念渗透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使他的中国小说批评具有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厚重的历史感与现代意识。夏志清总是紧紧扣住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四、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阈:《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探讨的虽然是中国的古典小说,但著者的研究视阈却并没有局限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界阈,也不囿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批评方法,而是借助于自己贯通中西的学术底蕴,以更为宏阔的学术视野把中国古典小说放置于世界文学的整体发展进程中进行考察、审视。但由于夏志清浸润于西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日久,因此在讨论中国古典小说时就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学为中心,以西方小说的创作为准则来要求中国古典小说,由此造成了对中国古代小说评价上某种程度的偏颇。
总之,《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尽管存在着以西概中的偏见,但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夏志清显示出他的睿智与深刻,也表现出他的局限与偏颇。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于夏志清身上,因此我们对于其他海外汉学著作也应持分析批评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