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类思、万济国和神学术语的翻译 ::::
雷立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耶稣会的Lodovico Buglio(利类思,1608年-1682年)和道明会的Francisco Varo(万济国,1627-1687年)是两位在翻译和著书方面很有贡献的传教士。Buglio在北京的翻译工作(约在1648-682年)和Varo在福建福宁的传教和著书(约1649到1687年)都表明一个现象:在17世纪中叶已经有一个很丰富细致的汉语神学语言。根据Buglio对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的翻译和Varo的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Mandarina(《官话字典》)可以进行神学术语的比较并能认出,17世纪的传教士无论是北方的耶稣会会士或南方的道明会会士所用的神学术语是相当统一的。比如,"灵魂","信德","圣事"和"超性德"都是Varo和Buglio共同用的神学术语,而今天的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使用这些术语。
虽然Buglio, Varo和无数其他的翻译者在翻译上是很成功的,但他们所介绍的新语言和新思想并没有导致清朝学界术的一种"文艺复兴"运动,甚至在今天的中国也很少会有翻译者去研究这些术语的来源。如果有这种兴趣,应该先学习欧洲的古代语言,即拉丁语、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在欧洲传统中,religio("宗教"),lex ("法律"),providentia("天命")或amor("爱")等基本概念在传统上是如何被理解的?这种古代语言方面的研究也会导致关于术语翻译的可能性和翻译的局限性的新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