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汉学史研究与自我认识 ::::

周振鹤  复旦大学

    汉学史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外部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文明的。起着参照系作用的汉学著述十分重要,一方面是印证我们自己已有的记载,另一方面是补充我们载籍的不足。除了印证与补充而外,汉学著述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作用,是映照出我们不自知或不自觉的现象。因此汉学史研究应该成为另外一部通鉴,用它来照看我们自己,使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汉学史的研究对象至少应该由两部分所组成,一方面是研究历史上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过程,这些认识包括在他们的各种类型的著述中,以及专门著述以外的个人或组织的档案文件中;另一方面是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这包括古代与近代汉籍在外国的传布研究与对外国(主要是东亚)人用汉文写成的汉籍的研究。


    在汉学史研究领域尤其要克服立竿见影的思想,要准备做中长期的研究打算,从目录学的研究做起,先了解别人千百年来积累了多少有关我们的文献,而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高等学校与高等研究机构应该吸引有志作这类纯学术研究的人才,准备做比较长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汉学史研究要求研究者首先必须对我们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必须具备必要的目录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