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之渐与“康熙历狱” 兼论许氏的西学人脉关系 ::::
张中鹏 汤开建 暨南大学
康熙三年的"历狱"是清初由安徽歙县人杨光先掀起的一场反天主教的教案。其中李祖白《天学传概》的流播即是杨氏反教的直接突破口和重要证据。而清初名御史许之渐也因为此书而被迫卷入其中。关于"康熙历狱"的研究,前人如陈垣、方豪、安双成、韩琦、徐海松等用力颇多。其中台湾清华大学黄一农教授考究最为精细。该氏二十余篇考证性论文几乎使得"康熙历狱"的研究"题无剩义"。但前述诸人关于许之渐卷入"历狱"缘由的研究仍有可商榷之处。方豪、安双成、韩琦、徐海松以及黄一农等先生皆认为许之渐卷人"康熙历狱"是因为其为李祖白《天学传概》作序,从而遭到杨光先的嫉恨致使被迫归里。可陈援庵先生曾业已认为许之渐并非为《天学传概》致序者。鉴于此,我们利用北京图书馆藏许之渐诗稿《击壤纪年笺》,结合中西文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以证明《天学传概·序》确实系他人捉刀,而许氏其实并非《天学传概序》的作者,即许氏乃蒙受冤屈而被迫卷人"历狱",最终遭遇罢职归里的。同时,文中我们通过对大量清初文集、档案、笔记的勘比和考释,对许氏的生平、家世以及与西人的直接晋接和与清初士人、明遗民交游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通过对许氏"康熙历狱"前后的交游情况的梳理,得知其与西人、西学和西教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许之渐曾与汤若望、安文思、利类思有着直接的晋接,同时同与西学关系颇深的张宸、龚鼎孶、徐元文、徐干学交好。而此时龚鼎孶、徐干学等又围绕贰臣和新中汉人进士组建了一个士大夫群体,包括许之渐、许缵曾、佟国器等受"历狱"牵连的士人、金之俊、王崇简、龚鼎孳、钱谦益、吴伟业、薛所蕴等贰臣、许承家、程可则、王士禄、施闰章、王士祯、汪琬、徐干学、徐元文、汪懋麟等入清后进士或举博学宏儒之人和奉教教徒魏裔介、吴历等在内。许氏的交往范围主要集中于清初贰臣、新进汉人进士,而这个群体相互扶持,与西人、西学接近。耶稣会士汤若望也积极交结清初贰臣,甚至成为这个群体中的重要分子,他们不仅诗酒往来,而且政治合作,而许氏本人也与汤若望、安文思、利类思有所交往,故而许氏与西学、西人渊源甚深,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其忘年交吴历。正因为存在着繁复的西学人脉关系,并藉此依附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内,许氏才蒙冤罹难。而随着 "康熙历狱"后交游范围的变化,许氏渐渐由亲西学转而皈依佛门。康熙十年许之渐归里后,其与曹溶、冒襄等前明遗民交往颇深。明清鼎革后,前明遗民多逃禅。同时许之渐家世与佛学渊源颇深,而其归里后交游范围的改变以及同僧侣的密切交往,终使许之渐于康熙十四年自号"纳衣绣子"。
康熙二十九年时,其又为佛学典籍《宗统编年》撰序,题"皈依三宝弟子七十八老人许之渐,法名济霈。"知此时许氏已渐渐疏远了西学、西人和西教,且正式皈依佛门。
由此既证明许氏并非天主教徒,也说明康熙三年"康熙历狱"在其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意义。但同挚友吴历由释入耶的转变相比,其"由亲西学到入佛门"的经历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应有着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