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扶雅宗教哲学中的西方宗教研究和神秘主义概念 ::::
克里斯琴·麦立昂 德国莱比锡大学
宗教哲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算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新兴学科。尽管当时中国并没有成立"纯粹"的宗教研究系,也没有为其设立教授职位,我们还是能够在一些把有关宗教的现代"科学"观念应用于中国并把这些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学术著作中清楚地看到宗教研究的影响。
在采用宗教研究的现代西方概念方面特别突出的一部学术著作是基督教思想家谢扶雅的《宗教哲学》。 该书写于20世纪20年代那个反宗教运动的时代,旨在为基督教以及普遍意义上的宗教辩护。于是,该书应该被看成是在著名的"科玄论战"中对"反玄学"自由主义阵线以及其他科学主义代表的一个具体的回应。宗教被表达为与理性具有潜在的一致性,并且是人生的一个独特的领域,它可以借助科学概念,尤其是那些由宗教研究所提供的概念来分析并恰当地阐释。
书中关于"mysticism"的一章可以作为例证。谢扶雅对"mysticism"这个术语情有独钟,他还创造了一个新的翻译法"神契"来代替当时已普遍使用的"神秘主义"的译法。他对这个主题的探讨建立在宗教经验和宗教心理学的思想(the idea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religious psychology)(这是该书前一章中讨论的内容)之上,而且(根据当时西方宗教研究的"现代"概念)表明,宗教经验,尤其是神秘的经验这种基本的人类"现象"本身十分重要。另外,该书也讲述了如何能够把这些概念运用到包括儒教和佛教在内的中国(本土的)宗教传统中去。
本论文旨在说明,尽管谢扶雅的目的是为宗教辩护,但是他成功地把关于宗教的现代"科学的"思想介绍到了中国,并且为早期的中国宗教研究做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