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
 

 

 

:::: 19世纪初俄中海上贸易探索的失败与中俄文化冲突 ::::

柳若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俄国希望同中国展开更加广泛的贸易合作的想法由来已久。1719年来华的伊兹玛依洛夫使团的训令中就包含着争取在中国全境通商的内容。1725年俄国又命签订《恰克图条约》的萨瓦关注广州。到了18世纪末俄国经过反复讨论论证,确定了同中国在广州开展海上贸易的计划,并由此一方面派两船开始了俄国的首次环球旅行,委托他们返程时前往广州贸易,另一方面派出了戈洛夫金使团,拟在北京向清政府正式提出广州贸易问题。俄国在广州的贸易尝试虽然侥幸取得了成功,但与中国实行海上贸易的设想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俄国与中国进行海外贸易的设想失败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冲突因素和两国政治经济立场的矛盾。从俄罗斯国家形成起,俄国就是一个重商的国家,追求商业利润是其主要目的。而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重农轻商是其社会的主要倾向。在中俄交往过程中,俄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利润为目的,而清朝则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之下"怀柔夷远"、"教化外藩"。正是这种种冲突导致俄国探索海上贸易的失败以及19世纪下半叶起中国大地上一幕幕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