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帕米尔高原明铁盖山口考察记 ::::
冯其庸 中国人民大学
一、从文献资料来分析,玄奘当年从印度归来的道路,只有明铁盖山口最有可能。我看不少有关西域的专著,其含糊处,都是因为没有身历其境的调查,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能一一实地勘查,当能有所收获。我们从塔什库尔干团部出发,直奔喀拉其库边防连,相距约60多公里,此处海拔3,600米,地当喀拉其库河与红其拉甫河交汇为塔什库尔干河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专门记述到的公主堡,即可由此山中进入。 关于公主堡,《大唐西域记》里有一则神奇的传说,斯坦因发现此城堡后结合《大唐西域记》里的有关记载,认为所记就是此堡。此后也就为大家所共识。特别是塔吉克族人至今仍称此处为"克孜库尔干"(即姑娘城)。
我们即将到达公主堡时,桥梁被山水冲走,河水深而且急,不能徒涉,因此只好望河兴叹。
我们从断桥处回来时,看到路口有一牌,上写"瓦罕通道"。我非常注意这四个字,而且我们去明铁盖就是顺着这条"瓦罕通道"走的。这条路还可以通向与阿富汗交界处的克克吐鲁克。
我们在边防战士的引导下一直攀登在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达坡。途中,边防连指导员给我们讲了一个赶着一千头羊的波斯商队冻死在山谷中的传说。明铁盖的"明"字,波斯语就是一千的意思。指导员还带我们走上古波斯人的墓地。
周连宽、杨廷福、陈扬炯、章登、芮传明、贺昌群等诸位学者,都一致证明达摩悉铁帝国即阿富汗的瓦罕地区,而玄奘西行归来正是从这里回来的。再联系我进山时在公主堡附近路口看到的"瓦罕通道"路标,这就十分确切地证明了这条"瓦罕通道",就是当年玄奘回国的古道,而明铁盖是其必经的山口。
二、我在前文记到一千头羊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来源于《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奔穰舍罗"条云: 大崖东北,逾岭履险,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唐言福舍)。葱岭东冈,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正中垫下。冬夏积雪,风寒飘劲。畴垅舄卤,稼穑不滋,既无林树,唯有细草。时虽暑热,而多风雪,人徒才入,云雾已兴。商侣往来,苦斯艰险。闻诸耆旧曰:昔有贾客,其徒万余,橐驼数千,卖货逐利,遭风遇雪,人畜俱丧。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遥观见之,愍其危厄,欲运神通,拯斯沦溺。适来至此,商人已丧。于是收诸珍宝,集其所有,构立馆舍,储积资财,买地邻国,鬻户边城,以赈往来。故今行人商侣,咸蒙周给。 这则记载,不恰好就是吕指导员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吗?《大唐西域记校注》一书的注释说:"据《西域记》此处所记方位(从朅盘陀国首府东南行三百余里,再东北行二百余里),当于塔什库尔干东南方向求之。"我们所到的明铁盖达坂的位置,正好是在塔什库尔干的西南方向,注释略有差误。
这则故事的当地传说与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完全吻合,这只能说明玄奘当年经过此地,听到此传说,才记载下来的。这则故事恰好是玄奘经行此道的确证。
三、《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关于"至那提婆瞿呾罗"(汉日天种)即公主堡的故事。按公主堡的位置,恰好在瓦罕通道的西侧,则明铁盖到朅盘陀必经公主堡。玄奘当年所以记下公主堡的故事,其原因也必定是路经此处,闻此传说,甚至是亲临其地后记载的。
四、《大唐西域记》里关于"朅盘陀国"的记载说:朅盘陀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周二十余里。山岭连属,川原隘狭。谷稼俭少,菽麦丰多,林树稀,花果少。原隰丘墟,城邑空旷。俗无礼义,人寡学艺,性既狂暴,力亦骁勇。容貌丑弊,衣服毡褐。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然知淳信,敬崇佛法。伽蓝十余所,僧徒五百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玄奘在朅盘陀停留二十余日,所记当是亲闻亲见。
以上所列四点,都是连结在瓦罕通道上的,而且都有玄奘的亲自记述,再加上我一到前哨班,战士们就告诉我唐玄奘当年就是从这里回来的,战士们的话当然是来自当地的老百姓,这是一种世世相传的信息,应该是有根据的。何况《慈恩传》明确说:"自此川东出,登危履雪,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我想据此,我们是可确证玄奘当年东归故国的路线,确是从达摩悉铁帝国经瓦罕通道,度明铁盖达坂,沿山谷间的河道(应是喀拉其库河的上游,汇入塔什库尔干河),经公主堡再到朅盘陀的,所以我们确实可以说:我们终于找到了玄奘当年东归故国的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