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教与新闻的角色替换——从卢斯和《时代》看美国影响中国方式的历史变化 ::::
李 辉 《人民日报》
1.西方传教士从走进中国之日起,就把创办新闻媒体作为传播福音的重要手段。传教士的新闻媒体在中国的出现,促成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形成与发展。而就西方传统各大媒体而言,它们真正开始大量报道中国乃至影响中国,应该是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后。在电话、电报发明之后,在印刷技术日新月异之后,随着传教事业不断发展,和对中国利益的争夺,向中国派遣记者,也就成了可能。新闻的特有规律和特有方式,使得现代意义的新闻在中国出现之日起,就与传教事业有着密切关联,并在影响社会生活、介入政治变革、改变民众精神状态等方面,发挥了新闻的重要作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把既有着传教士家庭背景、又是《时代》(Time )媒体帝国创建者的亨利·R·卢斯(Henry R. Luce),作为考察美国影响中国方式发生历史变化的对象。
2.《时代》杂志的主要创办者卢斯,是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传教士的后代。从1898年3月到1912年秋天,他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
值得注意的是,卢斯的媒体帝国从1923年创建到30年代崛起的这段时间,正是西方传教事业在中国走向衰败的时期。于是,在西方影响中国的方式从传教向新闻转变的过程中,卢斯和他的媒体帝国便扮演了一个突出的角色。
在不少同时代人眼里,卢斯后来实际上也在履行着教育者的职责,或者说,他把新闻对世界的影响,就当作了另一性质的学校。美国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校长、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哈钦斯(Robert Hutchins)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常常不同意卢斯的政治主张,但却欣赏卢斯的历史成就。卢斯去世后,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卢斯先生和他的杂志,对美国人性格的影响,比整个教育制度加在一起的影响还要大。"
基于这一考察,可以说卢斯以《时代》对中国的关注和报道,延续着父辈们的传教士教育梦。
3.《时代》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事务和政治人物表现出浓厚兴趣。 从1927年第一次选择蒋介石作为《时代》封面人物,到1955年蒋介石最后一次在封面出现,卢斯一直对蒋介石和宋美龄情有独钟无论其是处在声望的顶峰抑或兵败大陆,退守台湾。 卢斯为何如此青睐蒋介石宋美龄夫妇?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卢斯历来以强烈反对共产主义和苏联而着称,他希望由一个坚决反共的政权统治中国;另一方面,从信奉基督教的传教士后代的立场而言,他更希望宣称皈依基督教的蒋介石能够统治中国。
4.卢斯及其《时代》对中国的关注,与20世纪初美国开始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亚洲、转向中国密切相关。
1941年2月17日,卢斯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率先提出"美国世纪"这一概念。在卢斯看来,已经成为一流强国的美国在二战期间开始了"美国世纪",而这一"美国世纪"是与参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事务紧密联系一起的。他认为美国不应再持中立态度,而应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关注亚洲,对于卢斯来说,更大程度上就是关注中国。卢斯与中国的特殊感情,决定他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后明显同情于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成为盟友,卢斯的吁求变为了现实。他加大对中国的报道,《时代》驻中国的记者白修德由此而成为名震世界的著名记者。他还亲自访问中国,并邀请宋美龄1942年访问美国,在1943年刮起席卷美国的"宋美龄热"。 即便在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失败之后,卢斯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和中国情结,仍决定着他以个人的方式关注着中国。
1965年,卢斯同意美国有必要制定一项新的对红色中国的政策。这一转变时期激发卢斯提出一个新的"跨太平洋对话"的概念。
21世纪刚刚开始,中国与美国、中国与西方,又开始了新的接触一个与100年前完全不同的接触。世界格局、双方状况、不同群体的心态都已发生变化,但纠缠过历史的种种困惑,依然在把人们纠缠;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在发生并且还将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