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12

中 国 · 北 京

Home / Conference Report
Conference Report

[Parallel Panels] Sinology and China(Ⅰ)

文/刘怡然 图/吴桂梦

2016-12-22

20161111日下午,第五届世界汉学大会的分组会议汉学与中国在国学馆119室举办。著名汉学家艾恺、巴拓识、欧凯、曹伯义针对汉学热点问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中国学者高旭东、陈璧生、杨桂萍、刘勇等对主题发言作出回应,展现出中西思想的交融与碰撞。

首先,美国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作了题为《梁漱溟:一位独特的榜样人物及其历史地位》的发言。艾恺教授首先指出,虽然梁漱溟是一位思想家,但在他看来,梁漱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面是其在历史上所扮演的实践者角色。接着,艾恺教授回顾了梁漱溟一生的活动轨迹,并在发言的最后表示:一个世纪以后,梁漱溟会被大家视为中国的甘地

针对艾恺教授的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提出了他的疑问:梁漱溟是儒家还是佛家?为什么是最后的儒家,并对此作出深入的阐释。他认为,与其将梁漱溟归为单一的儒者或者佛教徒,不如将其说成是儒佛合一者。艾恺教授与高旭东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紧接着的第二位发言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巴拓识教授以阳明学说为议题,作出了《从阳明学说看儒家之自我构造:走向儒家意识逻辑》的主题发言。巴拓识教授认为可以从王阳明的学说中分析出儒家自我结构、意识逻辑及其传统。他指出,要将《传习录》中的”“”“”“”“的顺序进行重新架构;与此同时,在王阳明怎样用这几点进行儒家自我构造方面的讨论,还可以进行得更加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陈璧生教授针对巴拓识教授的发言作出回应,他从方法和内容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巴拓识教授的发言。他表示,巴拓识教授通过对王阳明《传习录》中的一句话的分析,建立了一个以为统治,把王阳明思想中”“”“”“”“这些概念统筹在一起的系统性理论解释,通过对其进行陌生化的处理,发现了新的东西,并且表现出对比较对象的对比性关注.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欧凯教授作为第三位发言人,探讨了孔子与尤努斯埃姆雷的仁爱思想,并作了《孔子与尤努斯埃姆雷的仁爱思想》的主题发言。其中,欧凯教授重点介绍了尤努斯仁爱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孔子或者是尤努斯的仁爱具有稳定与和平的现实意义。

接着,中央民族大学杨桂萍教授对欧凯教授的发言作出回应,介绍了尤努斯的传奇故事背后所体现的他对真理的追求、他的仁爱思想以及仁爱思想的基础,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孔子和尤努斯思想基础的不同之处,分析了二者之间仁爱内涵的相同点,也即,希望能够用仁爱、和平来化解暴力,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扬仁爱的精神,让人们放弃残酷、极端的战争手段而选择道德自律。

最后,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曹伯义教授将一带一路与中国的”“观相结合,为学者与听众带来《一带一路与”“观:以194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分析为背景考察》的主题发言。曹伯义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新的现象,也是一个新的倡议。他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外交历史,并指出:“‘一带一路是外交政策方面的新变化,也是整体的战略指导和中国外交的理念。曹伯义教授进一步分析了的传统关系,认为在处理国际事物方面也要重视道义和责任的做法,事实上,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执行的标准。最后,他得出“‘一带一路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道德框架下的一个项目的结论。

北京师范大学刘勇教授表示,曹伯义教授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政策中提炼出的概念,并且论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随后,刘勇教授对中西方的概念做出深入地诠释,并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概念都是相互依存的。

本次分组会议除了学者的发言与回应外,还设置了提问环节,观众与学者针对论坛问题进行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