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 11,2017
【视界人文】宾夕法尼亚大学金鹏程教授受邀做“气的具体含义及其积极意义”讲座
2017年11月9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金鹏程(Paul R. Goldin)在我校国学馆123会议室发表了题为“气的具体含义及其积极意义”(“What Is qi 氣 and Why Was It a Good Idea?”)的演讲。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徐建委副教授主持。
金鹏程教授首先梳理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气”的两组含义:一方面具有呼吸、水汽、空气等含义;另一方面也指称事物、材料、世界的物质性存在等。而以一个概念统摄“气”的多重含义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金教授发现在白一平(William H.Baxter)和沙加尔(Laurent Sagart)的汉语拟音系统中,气的拟音(C.qʰəp-s)与吸的拟音(qʰəp)极为接近。金教授据此判断,“气”的基本含义是“呼吸”,而其他的含义是由它派生出来的。为此金教授援引了包括《论语》、《庄子》、《春秋繁露》等著作在内的大量例证。
随后,金鹏程教授着重阐述了“气”这一概念的出现对于古代中国的积极意义。首先,“气”概念使得商周时代占据霸权地位的鬼神思想渐渐退场,其最显著的表征就是中医在经历了商周鬼神致病理论的大流行之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因气致病理论在汉代之后占据了主流。其次,在政治领域,“气”的出现也使得《尚书》中记载的西周时代较为简陋的以天命归属解释王朝更替的理论在秦代被以五行相生相胜解释王朝更替的理论所取代。除此之外,“气”的出现还使得中国古人产生了一种借助练习控制“气”以获得非凡力量的想法,甚至企图以此控制民众的情绪。
金鹏程教授最后指出,中国古代的“气”这一概念也带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以气为治理工具的统治术被证明是非常难以操作的。其次,气在中国古代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种(如清浊二气),但是其各自的成因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说明,这也导致以气为基础的理论难以对自然现象,特别是化学现象进行有效的解释。
在提问环节,金鹏程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同学就“气”与楚文化的渊源、“气”与鬼神的关系、“养气之术”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金教授认为“气”的概念与《道德经》当中的“一”概念有着共通之处,但是并不能确认“气”概念的产生与楚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为首先老子本人是否存在仍然存疑,其生活地点问题也就应该随之而被悬置,其次一个语汇的起源也很难与一个特定地区相联结。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