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
时间:
地点:人民大学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主持人杨慧林: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我很荣幸宣布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现在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嘉宾。
在主席台就坐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郝平副部长;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
中国国家汉办许琳主任;
主席台上就坐的国外专家学者有: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
斯洛伐克科学院教授高利克;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孔汉思;
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罗多弼;
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
英国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杜博妮;
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史华罗;
主席台上就坐的国内专家学者有:
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郭汉城教授;
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
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
中国国家图书馆詹福瑞馆长;
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
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
出席今天大会还有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校长牛汝极教授,以及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大会现场还有来自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并且有新浪网正在对大会进行图文直播。
由于时间所限,我不能一一介绍,让我们用掌声对各位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
杨慧林副校长主持开幕式
下面我们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宣读这封贺信。
教育部郝平副部长宣读刘延东国务委员贺信
今天很高兴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看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汉学家和各方面的学者出席世界汉学界的这一盛会,感到非常高兴。
我国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汉学大会的举行,教育部、国家汉办对会议的筹办、组织好会议也非常重视,希望通过会议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世界汉学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扩大世界汉学界的合作与交流。
今天受刘延东国务委员的委托,我代表刘国委宣读为本届大会发来的贺信。
贺信如下:
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大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汉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领域,渊源流长而又生机勃勃,日益成为深化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国际文化交流,特别是孔子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为海外汉学研究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为汉学家们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汉学研究成果丰硕,学习联系更加广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
爱其所同,近其所异,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这一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汉学、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紧紧把握了时代脉搏。衷心希望中外汉学家们以“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中西交流、共建和谐世界”为己任,碰撞思想,探求真知,进一步推动世界汉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衷心祝愿世界汉学大会越办越好,成为跨越古今、会通中外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华文化传播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刘延东
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郝平副部长。下面请中国国家汉办许琳主任致辞。
尊敬的郝部长,尊敬的纪校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
在这样一个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盛会上,我内心充满了敬畏,不敢多言,在此仅表达四个意思。
第一,代表中国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向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二,向国内外各位大师、名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有很多熟悉的外国朋友对我说,你们中国人讲话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先从季节和天气说起,比如“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值此十月金秋等等”,然后又喜欢用高瞻远瞩的展望作为结尾,比如“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等等”。我也问这些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讲法,大家都笑而不答,我刚才发现很多专家,特别是外国专家都笑了。
但是我今天还得从季节说起,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记得2007年春天,我们也是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那次大会是以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为主题,热烈讨论播下了思辨的种子。两年后,在2009年这个金秋季节,我们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在许许多多汉学家的努力和推动下,目前我们已经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200多个孔子课堂。今年前三季度,共开设各种层次的汉语课程8000多班次,注册学生20万余人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00多场次,参加人数250多万人次。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交锋和交融,使汉语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
在此,我要代表孔子学院总部向你们在座的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不仅研究中外文化历史典籍,而且获得成功,会议已经将汉学和孔子学院列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讨论专题,请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把孔子学院作为光大和发扬、传承学术思想的基地,像看待自己的学术研究一样,呵护和支持孔子学院的发展。
我讲的第四个意思是,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为这次大会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纪宝成校长亲历亲为,举全校之力,为继承和发扬汉学、加快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国的高校树立了榜样。对此,我们深表敬佩。
朋友们,让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使汉学这一古老而年轻的文化瑰宝穿越时空,迸发出时代的璀璨光芒。谢谢!
主持人:谢谢许主任,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致辞。
纪宝成:尊敬的郝平副部长,尊敬的许琳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学者、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春秋两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登高会友、谈诗论道的佳期。2007年春和景明之时,我们曾经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以“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为主题,会集群贤、游目骋怀。2009年秋水间顾之际,由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又如约而至。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大会以“汉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主题,题中的“文化”一词有众多的定义和定义方法。我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乃是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等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观念形态,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它本身就凝聚着跨越古今、汇通中西的交流。
在中国古代经典《周易》当中,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二字的结合已经初露端倪;西汉刘向又有“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之说,这里“文化”已经初具了“文治教化”之意。西方的“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是“居住、栽种、保护、朝拜”,其中“栽种”、“照料”的主要意涵,被西塞罗用以表达“心灵的陶冶”,这与汉语当中的“文治教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则被认为始于清末民初对西文“culture”一词的翻译。而当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学者从汉语借用“文化”来翻译西语时,中国古籍实际上确确实实有这样的词汇,深得其义。汉语和西语当中的文化,可以说是以不同方式的起源,在不同的语言系统当中分途发展。但是它们都在词义的演变过程当中,负载起“人的教化过程”和“人类的发展历程”等相似的含义。在两种文明相遇的时候,两个文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随着交流的深入,它们的词义逐渐融会贯通,两种文化的“教化过程”和“发展历程”也相互濡染。或许文化这一词义的发端、演变和融合,恰恰见证了不同民族的相同诉求。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
文化的跨越与会通还体现于欧亚大陆之间相映成趣的彼此描述,早在纪元之初,中国古籍是以“大秦”标示罗马地区 ,而罗马人也以“ch'in”称谓东方古国。在古人“异邦的想象”之中,或许早就预示着“全球化”的交融。其实,“本土的记述”和“异邦的想象”都是“思想的产物”,它们与现实互相作用,使历史“成其所是”,使文化“得其所名”。在历史和文化的构成过程之中,记述本身也充满了想象,本土又是异邦的异邦。本土与异邦,虽是不同的进路,却又彼此交缠。如同赫拉克里特所说,此路亦彼路。
或许我们可以说,汉学就是在“此路亦彼路”的异邦想象中生根发芽。早在纪元之初,西方世界对于“赛里斯人和厚可亲”的记载就已初见纸端;两千多年后,海内外对汉学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从广义上说,国外对中国的研究可以由世界汉学、国际汉学或者海外汉学所涵盖。
汉学的对象是中国,其研究方法、学术传承、文化视角又不同于中国。前辈学人有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进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国文化之真谛,帮助人类更加诗意地栖居。这种“同归而殊途”,恰恰不断地促进文化之间的互动和相生,从而成为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的典型发展。海外学人以独特的视野和自身的经验关照中国文化,以不同的方法予以“栽种”和“保护”,这本身就是一次“化育”,就可能成为别样的“心灵陶冶”。
如果说海外对中国的研究、对东方智慧的吸纳是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层面,那么中国学界对世界汉学的反刍和回应,则可能进一步推进跨文化的沟通。即使是对于自身的文化,“身在此山中”的单一立场也未必能够达成真正的自我理解。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的交流,恰恰需要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视野和胸襟。所谓的“跨文化交流”,正是要跨越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美学诉求、族群身份的差异,只有这样,才有文化带给人类的开阔和雍容。
本次大会既邀请了在汉学方面颇有建树的海外专家,也汇集了对中国文化心有所悟的南北学者。大会的议题涵盖了汉学与文化对话、汉学与历史研究、汉学与中国文学、汉学与汉籍传译、汉学与中国戏曲、孔子学院论坛等诸多方面。其实,无论是沂水之畔的歌咏而归、称颂爱神的会饮畅言,还是今日少长咸集的世界汉学大会,我们一直追索和谈论的秘密,惟心灵和宇宙二者而已。价值、秩序、道德、真实、美,无不辐辏于此。路漫漫兮其修远,共同的目标为我们跨文化的上下求索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晋代名士陶渊明有诗“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希望世界汉学大会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足够高远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老少师生愿与在座的各位青梅煮酒、对酒当歌、弦歌沂水、流水高山、乐而忘忧。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纪校长。接下来世界汉学大会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基地安排了一个揭幕仪式,邀请郝平副部长、纪宝成校长和许琳主任共同为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基地揭牌。
郝平副部长、纪宝成校长、许琳主任与
(揭牌仪式)
谢谢各位嘉宾,第二次汉学大会开幕式到此结束,为了节约各位的宝贵时间,我们将直接进入大会发言的环节。现在请志愿者同学引导嘉宾离席,或者到前台预留座位就坐,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
结束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