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大会】第四组主旨演讲: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治理

2021-11-28

文/回楷璇 周柯宇

第四组主旨演讲由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治理”为题进行了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蒙彼利埃大学保罗-瓦莱里大学的法国籍学者魏让方教授从法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背景出发,对演讲做出回应。

杜鹏教授分别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和老龄社会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要关注的重点进行了报告。他首先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最突出的发展现实之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老年需求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呼唤着政府和社会采用新的应对策略,在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老年人关注照护需求满足的同时实现健康老龄化。

随后,杜鹏教授回顾并梳理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制订的积极老龄化政策,从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宜居环境等维度介绍了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理念与主要措施。杜鹏教授指出,老龄社会治理体系是实施积极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构建与未来全面现代化相适应的老龄社会文明为目标,站在国家治理的视角做出全局性、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努力,最终激发“治理红利”,使得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更加稳妥、少走弯路。杜教授进一步总结了目前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的考虑不足、“年龄友好型”社会环境有待优化、增权赋能型政策有待完善、政策领域有待拓宽等。基于现存的问题,他还归纳了下一步老龄社会治理的重点,即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治理主体整合程度,切实落实相关法律、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强国际合作等。

发言完毕后,魏让方教授就杜鹏教授提及的人口老龄化及老龄社会治理议题作出了回应,并结合法国的本土视角和经验,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法国的人口现状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

魏让方教授从“人口革命”一词出发,强调“老龄化”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转变,还会深刻地重绘世界地图。随后,魏教授对法国的人口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谈到,尽管近年来法国人口数量仍在增加,但面临着出生率连续六年下降、平均初育年龄逐年上升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逐渐步入老年等人口结构性变化,法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老龄’应当是个复数名词”,魏教授在分析法国当前的老龄化状况时谈到,在当前的背景下,应重新认识和理解“何为老年人”这一问题。在他看来, “老龄”实际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仍然活跃阶段”、“脆弱或易受伤害阶段”和“失去自理能力的依赖阶段”,其中“仍然活跃阶段”的老人还处于“老而不衰”的阶段,仍然是公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教授指出,三阶段的划分并不能简单以年龄为标准,同时,并非所有的老人都会进入到老龄的最终阶段。因此,老龄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在于争取使大多数老年群体都能保持在老龄的前两个阶段,即“仍然活跃阶段”和“脆弱或易受伤害阶段”,而不进入“失去自理能力的依赖阶段”。

最后,魏教授对法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与分析阐述,指出当下法国在解决“老有所养”上主要采取社会保险和社会援助两种不同逻辑的公共政策,并通过专门机构确保政策落实。“目前90%的法国人都希望在家里养老。”在谈及养老政策的适应性时,魏教授指出,相关公共政策应当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当充分考虑满足老年人、尤其是体弱老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适应性住房和人性化城市的建设,大力发展充分考虑他们实际情况的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魏教授认为,未来公共政策需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做出调整。同时,要改变既有的城市布局,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设计公共政策。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Colin Mackerras和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分别就疫情期间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中法两国人口老龄化与文化差异问题与杜鹏教授、魏让方教授进行了互动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本次世界汉学大会的最后一场主旨演讲聚焦中国现实问题,关注中外社会问题的关联性,拓展了中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深刻地诠释和呼应了“汉学之新义”这一大会主题,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赞赏。本场主旨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