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差异之于西方,可能是“巴别塔”之后再度面临的“理解的困难”;而在中国,同样的对象本来就可能形成不同的认知。于是《庄子·秋水》有言:“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苏轼亦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不过无论如何,在差异中寻求理解当是人类的共同期待。
第四组主旨演讲由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治理”为题进行了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蒙彼利埃大学保罗-瓦莱里大学的法国籍学者魏让方教授从法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背景出发,对演讲做出回应。
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主持的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第三组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介绍“西域学与中国研究”。
世界汉学大会第二组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陈剑澜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作了题为“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形而上学语法”的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主持的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第一组主旨演讲,首先由南开大学文学院陈洪教授围绕“略谈《周易》的当代启示”进行深刻阐释,中山大学哲学系俄罗斯籍研究员汉伊理对此做出回应。
【人物】乌云毕力格:“大国学”中的西域研究
【人物】索罗宁:理解中国——作为方法的西夏学
【人物】安乐哲:汉学新义与中国哲学的未来
论坛剪影
志愿之光
大会掠影
幕后花絮
(2018年11月2日-4日)
(2016年11月11日-12日)
(2014年9月6日-7日)
(2012年11月3日-5日)
(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
(2007年3月26日-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