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 11,2017

【视界人文】美国贝勒大学副教授菲利普·唐纳利解读弥尔顿

        2017年11月20日下午4时,应我院邀请,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副教授、“经典文本(Great Texts)”项目主任菲利普·唐纳利(Phillip J. Donnelly)在人文楼二楼会议室,发表了“弥尔顿的《逻辑之艺》作为诗歌之艺:对《失乐园》第二卷的修辞解读”的演讲。本次讲座系“视界人文讲座”第28期,由文学院赵倞博士主持,时霄同学担任翻译,出席者包括我院的雷立柏、彭磊和张靖老师以及来自其他院系的老师和学生。


        唐纳利老师首先从方法论入手,指出修辞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记录修辞手段和命题,而是通过叙述和话语,动态地辨识出模糊不清或隐含的道德准则,创造新的道德准则。弥尔顿在《逻辑之艺》和《论教育》中不仅描述了如何在诗歌中使用逻辑和修辞,强调要在写作中应用修辞学,而且反对经院哲学的逻辑三段论,转而采取了topical logic的传统,指出逻辑要以劝说为导向,而不是只是抽象地考虑抽象的问题,由此,逻辑与修辞不再对立。

        随后,唐纳利老师对《失乐园》第二卷为例进行了详细的修辞阅读。他指出,《失乐园》以劝说教育而非命题论证为目的,采取了Allos Topos的方法(即以想象之域来指涉现实处境,呈现政治社会道德思考),在第二卷中拟构了著名的魔鬼会议,通过几位魔鬼的议事演说,戏剧化地呈现一种极端的伪善,并且启发读者看到,对政治的工具性理解将阻碍对美德和伪善的区分,并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最后,就演讲内容及其所延伸的相关问题,唐纳利老师与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21日唐纳利老师还就贝勒大学的“古典文本”项目与我院古典实验班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重新思考西方博雅传统”,探讨“博雅”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