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03,2017

海德堡大学教授Peter Lampe来我院讲述古代犹太启示文学

2016年9月19日晚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Peter Lampe聚焦启示文学中的暴力上帝形象,在我院做了一场讲座,题为“犹太启示文学:一个暴力的上帝形象是否必然会带来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理念”(Jewish Apocalyptical Literature: Does the Image of a Violent God Necessarily Entail an Ethos Oriented toward Violence?)。该讲座为我院“视界”人文第十三期,由文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张靖博士主持,来自人大及北京其他高校的师生聆听了讲座并参与讨论。

Lampe教授是继德国社会历史批评学派领军人物Gerd Theissen之后的著名新约研究学者。在本次讲座中Lampe教授首先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民族或社群相信一个暴力的上帝,是不是一定意味着这个民族会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理念?Lampe教授指出,古犹太人的启示文学都描述了暴力的上帝形象,有些文本是为人类的暴力行为正名,有些却通过宣扬相信暴力的上帝会代替他们惩恶扬善,转而推出一种和平主义的理念。最有意思的是,古代犹太人面对这两类文本的时候选择将宣扬和平主义理念的文本放入正典,放弃了那些为暴力正名的文本。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授介绍了公元前164年前后犹大地区的社会历史背景,描述了当时犹太人面临的文化身份危机以及著名的马加比起义(Maccabean Revolt),然后带领大家考察了公元前160年代的五个古代犹太启示文学文本:《但以理书》(Book of Daniel)、《以诺一书》(1 Enoch)93:1-10、《死海古卷残篇》(Qumran Fragment, 4Q246)、《战卷》(Scroll of War, 1QM1)、《以诺一书》(1 Enoch)83-90。这五个文本都描述了暴力的上帝形象并讨论了马加比起义的暴力行为,前两个文本为希腊化的犹太学者和文士所做,这些作者面对苦难,选择将内心的仇恨投射到暴力的上帝形象上,期待上帝在不久的未来会介入世界并惩罚恶人,不支持暴力的反抗行为。后面三个文本的作者是生活在贫困乡村地区的祭司,文本为马加比起义摇旗呐喊,认为暴力的起义是暴力的上帝之正义行为。但最后是宣扬和平主义的《但以理书》进入了犹太正典。

教授在最后还简单地类比了写作于公元90年代前后的基督教文本《启示录》。在面临信仰及身份危机的情况下,作者约翰描述了暴力的上帝形象,预言上帝将暴力地介入世界结束人间的苦难,但作者并没有鼓励任何人类的暴力行为,反而在倡导和平主义理念。整个《新约圣经》宣扬一种极端的和平主义倾向,即便是最暴力的文本《启示录》,也是在传导和平主义的理念。教授在讲授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文本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倡导解释者关注文本被创作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不宜断章取义,为了自己的目的过度诠释。

启示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但其大胆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却使它涵义隐晦,甚至引人曲解。Lampe教授通过考察文本的特殊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来分析犹太教和基督教启示文学文本中暴力上帝形象,展示了一种更为丰富的启示文学阐释路径,为理解启示文学乃至创造这些文本的社群文化及精神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