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 05
  • 01,2024

【讲座回顾】视界人文第44期:“全球化、现代化与瘟疫:流行病全球史研究的新方法”

2023年10月17日下午四点,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前校长蜡碧士教授(Prof. Dr. Alfons Labisch)应邀访问我校并做讲座,题目为“全球化、现代化与瘟疫:流行病全球史研究的新方法”。讲座由我校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副教授主持,国际关系学院、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房乐宪教授和罗天虹副教授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靖副研究员一同出席了讲座。

蜡碧士教授首先讲述了人类与自然、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细菌病毒共同生存在自然界,有部分共同的基因序列,人类身上的细菌病毒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除此之外,蜡碧士教授还指出,认知、情绪、身体感觉和集体文化习俗在疾病概念的发展中会发生相互作用。

接着,蜡碧士教授阐述了历史上的自然、疾病和流行病的人类学和历史方法,列举了早期流行病的历史例子,然后从历史解释模型,永久全球化、现代化和19、20世纪的新流行病,20、21世纪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流行病,SARS和中国等方面进行深入解释。他以中国流行病史为例指出:“流行病几乎不可能在小的狩猎采集者群体中出现,一场严重的感染会消灭整个群体,但不会有更广泛的传播。随着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共存,新石器时代革命也是一场流行病学革命。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传染病才能传播成流行病。”在谈到SARS病毒爆发时,他表示,中国认真对待了第一次SARS大流行,在总体上大规模改善了医疗保健,为随后的流行病找到了适当的应对方法。

蜡碧士教授通过列举具体实例、进行恰当比喻等方式生动又深入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流行病和瘟疫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预防的一般观察和史学方法,提醒大家瘟疫与人类发展之间延绵不断的关系以及瘟疫和流行病后面隐含的权利博弈。

房乐宪教授对讲座进行了详细点评,罗天虹副教授也发表了评论。在提问环节中,有同学向教授提出:“如果中国再次爆发高传染性大流行,鉴于中国过去三年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您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阻止疫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吗?”蜡碧士教授高度评价了过去三年中国采取的防疫政策,同时又客观地指出了抗疫任务的艰巨性以及中国面临的诸多考验。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在这场跨学科的讲座中收获了许多关于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知识,学会了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时间跨度上审视疫情,从而更加理性客观地思考当下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状态。

文字撰写:中国人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本科生徐诗涵

图片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硕士生孙芊芊


“视界人文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主办,旨在邀请当代国际人文学术界最富创造力与影响力的学者与人大学子交流,倡导人文关怀、多元对话与前沿意识。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