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 06
  • 11,2018

[新华网]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郭亚丽)日前,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京举办,近百名中外学者展开对话。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表示,世界汉学大会自2007年起举办,至今已是第六届。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理解中国”,这就是所谓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理解”,是通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在理解“他者”的同时,不同的文化也会在自我反省中获得更新。他希望世界汉学大会能为中外学者提供一个双向的对话空间。

国家汉办党委书记、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表示,汉学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促进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如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孔子学院总部将继续以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推进中华文化传播为己任,致力于增进人文交流和国际理解,发扬汉学传统,繁荣汉学研究,让中国与世界的理解更深刻,让世界多元文明更加丰富。

本届会议力图缩小规模、凝练议题,着重于更充分的对话和交流。为此,会议发言均采取中外学者直接对话的方式。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展望了“包容性”汉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受到考古新发现的启发,海内外对中国古代研究的兴趣正在不断高涨。鲁汶大学教授钟鸣旦认为历史研究可视为关于“他者”的艺术,人们间的任何相遇都可引发出一段故事。因此,研究者们可以试着去捕捉这些人之间最初的相遇。

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认为,中西方的译者和读者不断地传译、理解对方,最终通过出版书籍,吸引读者,达成了一种中西文化“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但文本在传播过程中,肯定不能全部展现它的本来面目。

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世界汉学大会已经走入第二个十年。十一年来,世界汉学大会始终致力于跨越历史传统与文化身份的隔阂,倡导当今世界由对话而增进理解,因理解而尊重差异,从差异而达致和谐。本届大会还设有“汉学的译介与对话”“汉学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汉学与跨学科研究”“汉学发展与人才培养”“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等五个专题小组,30余位海外学者,40多位参加“孔子新汉学计划”的海外博士生以及近30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围绕这些前沿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学术交流。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