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 11,2018
[中国网]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举行 聚焦汉学发展开展多元文化交流
11月3日,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李铁林 谌天 摄
中国网11月3日日讯(记者 张艳玲)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汉学大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理解中国:包容的汉学与多元的文明”,近百名中外学者围绕主题,针对汉学的发展与中西文化进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辞。李铁林 谌天 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的40年。世界汉学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打开一扇窗口。我们期待发展中的汉学与中国改革开放并肩同行,不断拓展中外互鉴、文明对话的影响力。
针对大会主题“理解中国”,刘伟指出, 理解是通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在理解“他者”的同时,不同文化也会在自我反省中发展。他希望世界汉学大会为中外学者提供双向对话空间,分享世界对中国的阐释,感悟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国家汉办党委书记、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致辞。李铁林 谌天 摄
国家汉办党委书记、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表示,汉学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促进多元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需更加包容。汉学家是世界各国与中国交往的桥梁,也是时代思想引领者。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需要汉学研究,需要真正汉学家。
“希望更多汉学家了解中国、了解孔子学院,为多元文明交融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做出重要贡献。” 马箭飞表示。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发言。李铁林 谌天 摄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表示,他认为,研究世界汉学、理解中国文化,应从中国古代研究入手。汉学并非单一学科,研究中国,要借**古、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物质文化等不同学科领域的视角,在宏大的世界框架内研究古代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规发言。李铁林 谌天 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规认为,柯马丁教授的观点具有启发性。只有在宏大的世界框架内研究古代中国,才能理解古代中国与同时代的古代世界的差异,理解古代中国与后世的差异。为此,跨学科的对话和比较的视野切实可行。
本届大会还设有“汉学的译介与对话”“汉学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汉学与跨学科研究”“汉学发展与人才培养”“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等五个专题小组,130多位中外学者围绕这些议题进行交流。学者们普遍认为,汉学最突出的特质在于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学科。汉学是文化对话的天然媒介,汉学还启发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通过不同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推助人与人的相识、相知、相通。
世界汉学大会见证了世界汉学的发展。世界汉学大会自2007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是第六届。世界汉学的历史,体现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