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 19
  • 07,2020

2020“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线上举行

7月17-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承办的2020“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在线上举行。这是我校第八次举办“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本次论坛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42名“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陈述论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维也纳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杜塞尔多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30位专家为博士生们提供了学术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主席杜鹏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在开幕式上致辞,欢迎参加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和博士生,感谢所有参与筹备此次论坛的同事和志愿者。杜鹏简要回顾了我校的新汉学研究重点和历届“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情况。他指出,2012年“新汉学计划”项目开始实施,为有志学习中国文化、历史、传统和研究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青年学子提供在华研修资源,培养未来的汉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自2013年开始接受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并为这些海外博士生提供学术服务,每年举办各种规模的博士生论坛,为博士生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在既往实践中,新汉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中外青年才俊的双向交流,既为海外博士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途径,也帮助中国学生拓宽了视野,已成为一个有助于中西人文深度交流的、项目。此次的线上论坛是一种新的尝试。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师生们在知性交流中度过一个特别的周末。


(开幕式云合影)

此次新汉学论坛根据博士生们提交的论文分设五个议题:1)中国经典及文学的海外传播与翻译研究;2)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历史与哲学研究;3)国际中文教育:教育技术、教学法与语言学;4)中国社会的空间、历史记忆与发展研究; 5)欧盟、拉美及一带一路相关问题。学生们的论文关涉诸多主题和领域,如中国文化外译、古代原典文本阐释、全球史视域下的历史文献解读、语言教学策略与文化比较、国际边贸关系、中国当代社会等,既关注历史,又思考现实,与中国和中外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反映了新汉学计划项目的初衷——为海外中国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了解中国的平台和机会。论坛邀请的点评专家均事前认真阅读了博士生们的论文,在现场给予了专业点评,既帮助学生们确定或调整研究的宏观定位,又提供了诸多具体细节指导,有的优秀论文还被导师约稿,学生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此次论坛让老中青三代海外中国研究学者与中国本土学者在同一学科领域讨论和交流,互鉴互学的效果明显。导师们的点评有激励更有期待,学生们的报告有学术的敬畏,也不失年轻人勇于尝试探索的勇气。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慧林教授主持闭幕式,邀请分论坛的主持导师分享各组论文的亮点以及他们对博士生们的祝福和希望。杨慧林教授用“两个感慨、一句吉言和一个期待”为本次论坛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感慨,在他亲历的有海外学者参会的国际会议上,这是第一次以汉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会议,特别高兴看到一批海外青年学者用流利的中文陈述报告并撰写论文。他还点出了此次论坛的特别意义:“网上连线是由于疫情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种种冲突、灾难、极端主义、民粹主义使人们相互疏离的世界上,‘连接’其实是最吉祥的祝福和祈愿。”为此他期待“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论坛能继续“帮助大家用学术的方式连接彼此,连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文化。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期待一个更好的世界。”

(分论坛云合影)

Copyright © 2012.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汉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