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玥
2016-12-21
在本届汉学大会召开前,记者有幸采访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雷立柏教授。整个采访过程老师都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表现了一个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化发自内心的喜爱。在采访结束后,雷老师说他的目标是:“让西方人看懂中国,让中国知识分子看懂西方。”
“汉学是一个大海,无边无际”
长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雷立柏老师十分重视汉学的发展与传播。海外汉学的顶尖学术刊物——《华裔学志》的汉译工作也将由雷老师来负责。据雷老师介绍,《华裔学志》是由鲍润生神父及同时代的一些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鲍润生神父在《华裔学志》第一期中便提出了刊物的办刊宗旨:“试图为读者大众呈现诸多资料,包括中国及其邻邦的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同时不忽视人类学和史前史学的领域”。他认为,这本学术期刊对中西学术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与其它期刊相比,它的历史更为悠久,活跃在刊物上的汉学研究者具有是多国籍与多民族的特点。因此,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强的国际性。雷老师对这本学术期刊有着很大的期待,他希望在将来十年、二十年,以至三十年中,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翻译回中国,以促进中外的文化交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使中国研究在新的视野下有更好的发展。”
雷老师对汉学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汉学是一个大海,无边无际”,要给汉学做一个明确的定义,恐怕是难以做到的。汉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二战以前,德国的汉学比较看重古代的文本,如满文文本和古蒙古语文本。老一代的汉学家认为古代的文献、思想,以及哲学史更为重要;二战以后,特别是美国提出‘China Studies(中国研究)’的概念之后,汉学的研究领域才扩展到中国近代和当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上来。与仍然会关注古代文献资料的欧洲相比,这样的转变在美国也更明显。所以,汉学现在的研究方向到底是什么,还是看汉学家自己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雷老师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一位中国古代的大学者——张衡。在当时,国内梳理张衡的相关文献并不多;像他这样来研究张衡的外国学者更是少之又少,而雷老师却运用了一位西方学者——雅基(Stanley Laurel Jaki)的方法来研究他。“我是一个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人”雷老师笑道,他希望找到东西方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似点,进一步论证宗教与科学在矛盾对立之外的和谐共生的一面。
现在,雷老师的研究兴趣转移到了中国近代词汇的起源、借用和发展演变过程等方面,他希望能从中考察出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特点。
“我是一个ABC老师”
在致力于汉学传播发展的同时,雷老师也在中国的大学进行西方古典语言的推介。据了解,雷老师这学期共开设了三门语言课程,分别为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雷老师表示,他之所以长期坚持教授中国学生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是因为他一直想让中国的知识分子看懂西方原典。雷老师一直将文字看成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和起点。“西方人要研究汉学,必须学会汉字;同样,中国人要理解西方文化也应该看懂西方古典文献。在中国很少有人具备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基础,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为‘ABC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帮助中国学生掌握西方的基础古典语言。一切必须要从零开始,这是一个很艰苦的奋斗过程,但同时也是快乐的,从中会收获颇丰。”
在雷老师看来,古典语言学研习的一个重要收获是能够发现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的痕迹。例如,作为复数的英语词汇“studies”在古希腊语中就有与之相对应的表达“logia”(指“话语”或“论”)。随着十九世纪西方新学科的出现,这些西方国家将古希腊词汇“logia”与英语相结合,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biology”“pathology”“sinology”等词汇。“语言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借鉴吸收的过程,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词汇自然会将之呈现”,雷老师在采访中说。
“我的梦想是让外国人喜欢读汉语”
文化的相互借鉴必然牵涉出翻译问题,对于英汉互译,雷老师颇有见解,他在《汉语翻译的认知障碍》一文中,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国际中文版为例,指出了汉语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人名、地名在用汉字表述后丢失了许多西方文化的信息。除此以外,译名读音和原文差异较大,导致接收文字信息的人难以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这些都是让雷老师感到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对此,雷老师提出了解决方法,即重新翻译这些西方的名词,让发音更贴近原文。当然,老师觉得最好的方法实际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直接使用词汇在源语言中写法来表达,而不经过语言的转换。
在采访的最后,雷老师还谈到了对海外汉学接受的担忧:“除汉学家以外,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直接阅读中文文献。虽然获取中文文献已经很方便了,但是由于汉字认读的困难,在阅读文本时普通人无法大量阅读汉语书籍。”为了让外国人更好地阅读中国文献,雷老师提出了一个大胆尝试,即通过汉字偏旁部首和英文字母的组合,来辅助外国人克服汉字难写、难记、难认汉字的困难,以此来提高外国人的识字速度和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扩展他们的阅读量,并最终扩大汉学研究的范围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