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畑耕一郎(Koichiro INAHATA),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考古系访问学者,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2023年荣获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研究领域:中国古典学、考古学。主要作品包括《神与人的交响乐:中国面具的世界》(专著)、《日本足利学校藏国宝及珍稀汉籍十四种》(42卷,主编)、《中国的文明》(译著)、《中国汉字学讲义》(译著)等。
发言题目:《清代苏州文人与江戸文人的学术交流》
发言时间:11月6日16:20-17:00
稻畑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起活跃于中日学术界,学术研究视野广阔,研究范围包括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文学以及民俗学等。出版专著、合著《〈历代赋汇〉作者别作品索引》(1979)、《一勺の水:华夷跋渉录》(1987)、《中国古代文明の原像:発掘が语る大地の至宝》(1998)、《三星堆》(1998)、《神と人との交响乐:中国仮面の世界》(2003)、《境域を越えて:私の陈舜臣论ノート》(2007)、《皇帝たちの中国史:连锁する“大一统”》(2009)、《中国皇帝传》(2013)、《日本国会图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2013)、《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宋元本汉籍选刊》(2013)等。
稻畑教授不断为研究中国文化开辟新领域,积极参与发掘和整理未被重视的历史人物及文献,例如探索古代中国假面文化、综合整理梅兰芳戏剧艺术遗产、发掘日本江户时代汉学家芦东山以及清代文人张斐的史料等方面。稻畑教授将自己的研究范围定义为“中国古代学(Chinese Ancientology)”。在一次访谈中,他提及对此的理解:“我觉得现代社会人们的头脑里,仍然有古代的影子。 就好比我们脚下踩着古代的影子,是怎么也离不开古代思维的。 我说的‘古代’不仅指远古的时期,也包括从远古到近代所有过去的时间,因此我的‘中国古代学’领域超越了时间和地区。”
稻畑教授也是日本著名的翻译家,译著有《世说新语》《屈原研究》《万历十五年》等,也主持了数套大型丛书如《图说中国文明史》(全十卷)、《中国の文明》(全八卷)的编译工作,为在日本普及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是《文字学概要》的日译本主编,并与北京大学学者合作主编了《日本足利学校藏国宝及珍稀汉籍十四种》。目前正在参与大型典籍出版工程《儒藏》海外编(日本卷)的编纂工作。作为北大出版社推出的《中华文明史》日译本主编,稻畑教授在2023年获得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该书对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帮助日本民众从文明史角度深度了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学术日译方面的卓越的贡献,离不开稻畑教授一直以来对翻译的严格要求。在一次讲座中,教授曾指出翻译的理想是“信、达、雅”,但翻译过程中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语言、时代和文化的差异。他认为翻译是为了超越这些差异而进行的工作。最后他以“Traduttore ,Traditore”(翻译即背叛)结束了讲座。
稻畑教授的治学风格独特,学术研究范围广泛、视野开阔,对日本乃至国际汉学界的贡献涵盖颇多。他的研究不仅包括与古代中国研究相关的领域,同时也延伸到现当代中国文化以及文学当中,显示出稻畑教授对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关注。稻畑教授在一次专访中强调,研究者应当在全球化的视角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研究者应当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认识,以互相信任的原则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开阔眼界,抓住全球化这一发展机遇,从新的视角进一步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