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外国语学院提名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汉学、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古代游牧民族史、匈奴与突厥远祖史、古代神话史。近期正在进行月氏及大月氏简史等方面的研究。
西班牙阿尔梅利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生,阿尔梅里亚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中心(CySOC)成员,教学创新项目“戏剧表演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剧场项目”成员,中国当代研究小组HUM-1018成员。研究领域:汉学、性别研究、社会语言学。博士论文方向:《红楼梦》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德黑兰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助理教授。研究领域:语言教学、汉学、伊朗研究、翻译、认知语言学等,从语法、文学、翻译等领域对波斯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分析、偏误分析以及认知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伊朗和中国文学传统比较研究。
薄国强(Roland Boer),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海外人才”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圣经批判、宗教批判理论。代表著作有《天国的批判:论马克思主义与神学》(Criticism of Heaven: On Marxism and Theology)、《叩击天堂之门:圣经与大众文化》(Knockin’ on Heaven’s Door)、《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籍人士指南》(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Guide for Foreigners)等。2014年著作《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五卷本,The Criticism of Heaven and Earth)被授予多伊彻纪念奖(Isaac and Tamara Deutscher Memorial Prize)。
智利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的外交政策、东亚经济政策比较、国际政策理论。代表作品:《谁是中国在南美洲的战略经济合作伙伴?》《中国-智利关系中的非传统战略举措:中国在南美的软实力案例》等。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汉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中文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代表作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探新》《国际汉语有效教学研究》《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方法和量化数据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语言多棱镜——跨领域的语言学导引》等。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国外区域研究系和人文传媒与语言学系助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领域:比较社会学。代表作品:《改革开放以来都市青年文化变迁研究——以青年亚文化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1994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2018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任《文艺研究》编辑、副主编。2018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2018年7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学艺术学分会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委。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19)、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集体奖,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现代文论与美学、中国现代文论与美学、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著有《缺席与偶在》,发表了《现代美学的批判之维——论席勒的审美国家观念》《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等众多学术论文。
陈致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及汉学研究学者。他从事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涵盖古典文学研究与中国早期文化与历史、中国古代诗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金文与简帛文字),以及明清思想史。陈致教授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还具备丰富的大学管理经验。2010年至2013年,陈致教授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2011年至2014年任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所长; 2012年至2014年出任饶宗颐国学院创院署理院长,并于2014年至今任饶宗颐国学院院长;2015年至2017年任文学院署理院长;2018年,任武汉学院校董会校董;2018年至2020年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学术),并于2020年至202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常务副校长。现任香港珠海学院校长。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吉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汉语语法、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崔教授1981年起从事汉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现已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汉语教材、学术专著多部,如《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技巧》(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论文集);合作编写《标准汉语教程》。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数字经济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理事、辽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主权财富基金、东北亚区域合作。代表作品:《全球视野下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发展战略研究》《双边政治关系、制度质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新常态——来自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公共养老金的经验证据》。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UBA) 社会科学学院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拉努斯国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拉丁美洲关系研究、生产-劳动力研究。主要著作:Sociologia Historia Y Memoria De Los Pueblos Ferroviarios等关于涉及阿根廷劳资关系和中阿矿业合作的专著。
喀麦隆马鲁阿大学高等师范学院汉语系讲师,喀麦隆中等教育部汉语总督学,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博士。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0年)。学术领域为汉语与汉语教学。主编一套汉语教材(共四册)。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波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杜塞尔多夫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2010-2020)。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史、中国与全球化、中德关系、军事与海军史以及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代表作品:《1842-1911年德中关系注释源》(Prussia-Germany and China, 1942-1911: An annotated edition of source material)、《欧洲、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现代化进程》(Knowledge Exchange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es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 and Japan l)、《中国的帝国战争》(China’s Imperial Wars)。
南京大学博士生,中国—布隆迪友好协会副秘书长,布隆迪中文翻译者协会理事长,曾任布隆迪大学本土中文教师兼布隆迪大学大湖孔子课堂主任,布隆迪中小学中文教育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中非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际中文教育以及孔子学院研究。代表作:《我爱学汉语》,在《中非关系》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撰写数篇研究报告,其中两篇被布隆迪驻中国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转载。
贝宁籍,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和减贫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中意文化交流史、汉学史、对外汉语教育史。发表过多篇关于中国文化和汉学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意大利早期学术汉学家塞韦里尼思想研究”。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阿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代表作:《巴金与纪伯伦短篇小说“复仇者形象”比较》。义天就读于复旦大学,从事中阿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学术经历包括:《巴金与纪伯伦短篇小说“复仇者形象”比较》(《文学教育》第2期下);2019-11-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举办的“语料库与跨学科研学术研讨会”作论文发言;参加第七届世界汉学大会,并发表论文;参加北京师范大学INTERNATIONAL MA PROGRAM Philosophy 2022,并发表论文;参加了《影视笔译工作坊项目》,并获得了证书;参加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中国术语工程”笔译工作坊》,并获得了证书;参加了《中华国际青年研习项目》,并获得了证书。
翻译家、汉学家,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Ankara Haci Bayram Veli University)教授,曾翻译出版多部中文著作。其翻译出版的《孙子兵法》是首个从汉语文言文直接翻译成土耳其语的译本。主要翻译出版作品还包括《论语》、老舍《猫城记》、张炜《古船》等,曾获“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
马来亚大学和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与东南亚汉传佛教、东南亚海外华人及民间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