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理启蒙大学教授、现代语言中心主任、英国特许语言学家协会荣誉会员及欧洲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曾任伦敦孔子学院院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语言中心主任等职。研究领域:英汉双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语习得、跨文化商务发展、文化语言学、语言学习与教学史、跨文化交际、语言政策、教师发展培训、翻译等。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教材20多部,如Chinese in Steps系列教材。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7年8月至2018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学,合作导师为倪豪仕教授。研究兴趣为秦汉文献、写本文献。出版著作《校书与修史:东观与东汉帝制文化整合》《〈史记〉的写本时代——公元十世纪前〈史记〉的传写与阅读》。
挪威卑尔根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中文项目创始教授,悉尼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欧汉学研究会会长, 兼任Current Issues and Language Planning 等国际期刊编委,《语言战略研究》等多家中文期刊及丛书编委或副主编,现兼任多家大学客座教授或研究员及英国利物浦大学中文项目外审专家,高丽大藏经硏究所海外硏究理事。研究领域:汉语应用语言学、汉语文化教学、语言政策及规划、汉字现代化、新加坡华语教育等。发表专著、教材及译著六部(中文/英文/泰文/韩文),独立或合作发表海内外期刊及论文集论文100余篇。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世界经济学会会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会员。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学、欧亚政治经济学和俄罗斯问题。代表作品:《中国新能源利用效率的经济影响:实证分析》《政府与市场:在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亚一体化的机制与体制》《俄罗斯国防工业体转型及其经济效应研究》《欧亚经济与全球化和地区化背景下的多极世界理念——知识经济中的智力资本》《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回顾与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灾荒史、近代社会经济史和晚清史,承担及参与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代表作有《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2006)和《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1876-1912》(2012)等。代表论文有《从插曲到序曲:河间赈务与盛宣怀洋务事业初期的转危为安》《投靠还是扩张?从甲午战后两湖灾赈看盛宣怀实业活动之新布局》《滚动交易:辛亥革命时期盛宣怀的捐赈复产活动》《食为民天:清代备荒仓储的政策演变与结构转换》《“范式危机”还是认识误区?对柯文式“中国中心观”的实践性反思》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外交、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日本政治与外交。代表成果:《金砖合作:走出共建更加美好世界的金色道路》《中日发展海洋关系的政治基础与合作成果》《日本政治文化与选举制度》《日本海权思想演进中东南亚认知的变迁》《对日本新海洋战略的解读》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中文教育、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发表论文近60篇,出版《面向欧美汉语学习者的京味儿文学分级研究》等著作两部,主编《中文天天读》《新时代汉语口语》等教材10多部及《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等“案例三部曲”。
常州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中国—维拉克鲁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西班牙语教育学、西班牙语文学、西班牙文化、中国-拉丁美洲。代表作品:Foreign Investments in Services Food Market,China 30years of Reform and disminution of the Poverty等。